光影见证,国产“纪实内容”迎来良好发展机遇

光明网   2023-09-01 01:31:33

纪录片以其独有的真实艺术审美价值跻身视听文艺,被称为“国家相册”,是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展示中国力量、传递中国价值的最真实直观的影像载体之一。


(资料图片)

8月29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北京市东城区委区政府承办的2023首届中国纪录片大会“纪录片高质量发展峰会”在京举办。会上,来自行业各界的相关专家学者,共论国产纪录片新创作、新传播、新生态,为推动国产纪录片发展建言献策。

多点开花“磨”创作

在自来水厂讲述北京供水的故事;在古观象台上夜观天象,远望天宫空间站;到皇城根遗址公园,探寻其过去的风貌……在一部每集只有15分钟的文化纪录片《老单走东城》中,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单霁翔,与清华大学张谨教授一起,在约40摄氏度高温下,穿行于北京市东城区一些具有揭秘性质的地点,讲述那些文化遗存背后的故事。

像这样的纪录片,近些年来,层出不穷。

“一本书几万人读,一场报告会几百人听,可是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第一年点击量就9000多万,很多年轻人愿意看。片子播出第二年,故宫博物院收到上万名应届毕业生投送的简历。”单霁翔切身体会到了新型纪录片的魅力和功效,而这背后,却是纪录片主题多点开花应用。

《舌尖上的中国》点燃了美食IP热潮;《航拍中国》勾勒出神州大地万千风情;《制度的力量》《领航》《思想耀江山》记录中国式现代化顶层设计;《国家公园》《西部的发现》《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记录了中国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百年巨匠》《黄河安澜》《如果国宝会说话》等,书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故事。

将目光聚焦于纪录片主题上,我们不难发现,近几年的国产纪录片创作,围绕人民群众多样需求,聚焦时代话题,主题主线垂类细分、多点开花,让作品融起来、动起来、活起来,成为纪录片创作新趋势。

回溯历史沿革,挖掘历史细节。围绕建党百年、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主题,推出《美术经典中的党史》《闽宁纪事》《征程》等一大批兼具纪实性与故事性、兼顾历史精神和现实关照的优秀作品,为国家民族发展留下宝贵影像记忆和精神财富。

关注现实世界,记录时代微光。《走进大凉山》以“我在现场”的亲历式表达,催生强烈真实感;《我的温暖人间》中16位普通人的经历,让观众在情感共鸣中构筑起对生活的希望。立足“小而美”的叙事视角,现实题材纪录片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讲述兼具温度和锐度的现实故事,以纪实影像描摹着烟火人间。

“纪录片被誉为人类生存之镜。”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陈宏表示,作为兼具艺术性与真实性的影视文化样态,纪录片拥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审美诉求,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传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可替代的重要文本。

拥抱互联网释放新活力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8日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较2022年12月增长110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近年来,在媒体融合深入推进和互联网短视频全面流行的大背景下,传统纪录片的生产传播机制面临着新的样态。

作为互联网时代纪录片发展的新兴形态,纪实元素与其他节目形态融合,呈现出短微体量、年轻受众、跨界融合特点,促进了产业发展、模式创新、IP运营、品牌建设,以多元多样的形式载体丰富了纪实内涵。

结合了虚拟现实数字技术的纪录片《古籍巡游记》;以社交平台上的短视频为素材库,全民合拍的抗疫纪录片《温暖的一餐》;把故事和叙事结构共同交给观众的中国首部互动片《古墓派互动季》;富有创作力的网络纪录片《青年理工工作者生活研究所》……在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王冬梅看来,这些以网络平台为传播主体,以网络传播为思维创作的纪录片,很好地利用了互动技术网络环境,扩充了艺术表达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把中国故事讲得更加生动有趣、多姿多彩。

纪录片在充分拥抱互联网的过程中释放出无限活力,如何“借力打力”,用好新媒体这个平台,实现中国纪录片的全球传播?新华通讯社原副社长严文斌表示,虽然电视台仍然是纪录片“出海”的首要市场主体,但是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越来越多纪录片通过新媒体传播到全球观众,也对纪录片创作的模式、节目形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视频和网站开始从幕后走到前台,通过联合出品、独立创作等方式,传播的主体又反过来纷纷加大新媒体的投放力度。”

好故事也需要好的传播途径,让更多人了解。五洲传播中心党委副书记崔斌箴从纪录片传播的维度分享了自身对深化融媒体平台建设的体会,他认为,应从四方面着手。即积极推动共建平台和自有平台相结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大中小屏相结合,以及加大VR云平台的创新。通过平台融合和创新,反向推动纪录片产业走深走实。

构筑良性产业生态行业发展未来可期

近两年,国产纪录片爆款频出。既有现实主义题材纪录片,又有历史人文类纪录片;既有传统主流媒体出品的电视纪录片,又有在网络平台播放引发收视热潮的网络纪录片……一部部精品力作的出现,也让大家对纪录片产业的未来怀有更多期待。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祝燕南认为,“纪录片是一种人类共通的语言,代表着人类共同的情感,记录着大家共同的所见、所思、所想。新时代的纪录片要承担更大的、更多的历史性的责任”。

年初发布的《2022年度纪录片发展报告》显示,2022年纪录片行业呈现出:内容创作题材多样、类型丰富,精品力作持续涌现;制播主体多元化、差异化布局趋势明显;影像技术与信息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纪录+”持续泛化与拓展;融合传播和国际传播能力持续增强等鲜明特点。

中央新影集团副总经理,中央新影发现纪实传媒董事长池建新结合媒介环境和行业动态,提出了纪录片未来发展的六个趋势。

他表示,内容方面,历史类纪录片要与现实强烈融合,要用当下的视角表达当下的价值观;节奏方面,推动短视频和长篇节目深入融合,在有限的时长内加大有效信息量;传播方面,推动出镜者和创作者强烈融合,借助镜头,以人格化传播方式与观众直接交流;技术方面,推动传统和新兴技术全面融合,AR、VR、元宇宙等技术的应用将构建更多生动场景;历史空间再造方面,要充分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满足新时代受众审美需要;跨界合作方面,要推动纪录片和产业规模性融合,二者结合才能让纪录片走向更大的繁荣。

社会力量也在不断加大对纪录片的关注和支持。网络视听平台如优酷、腾讯视频、爱奇艺、芒果TV等,也在根据市场需求及受众倾向调整自身内容形态。如何做出年轻受众喜欢看的纪录片?如何让受众在纪录片中获得更多知识?如何在保持记录片质量的同时提供更多娱乐?这些都是各大平台在纪录片赛道正在积极推动的。

着眼当下,放眼未来。纪录片行业正步入高质量发展拓展深化阶段,产业链各环节日益成熟,传统的生态模式逐渐重构,媒体融合为纪录片发展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相信在多方的协同互动下,将会构建起纪录片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光明网记者 雷渺鑫)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