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擎天柱”、人工智能大模型chatgpt的问世,装有大模型“大脑”的人形机器人成为全球关注的一条科技创业新赛道。今天,上海智元机器人公司发布了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样机“远征a1”,意味着这家“独角兽”企业已进入新赛道,开启了向“具身通用人工智能”这个目标的远征。
除了“远征a1”,这场发布会还有一个主角——在哔哩哔哩拥有249万粉丝、在新浪微博上有96万粉丝的稚晖君(真名:彭志辉)。作为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他负责人形机器人的整体设计和架构。这位“90后”小伙子在发布会上介绍了机器人的各项参数、性能和未来应用前景后,请出了“远征a1”。只见它迈着稳健的脚步,快速走到舞台中央,随后转身面向观众,完成了它的首次公开亮相。
“天才少年”为梦想赴上海创业
(资料图)
彭志辉是电子科技大学硕士,2020年入选华为公司“天才少年计划”。这项计划的招聘要求非常高,要经过7轮左右流程,最后一轮是总裁面试。成为“天才少年”后,彭志辉从事人工智能边缘计算领域的研发工作,取得了不俗业绩。
然而,他的心中一直有一个机器人梦想。作为知名up主稚晖君,他在b站上发布了很多自研机器人的视频,如《我把自行车做成了自动驾驶!》《我造了一台钢铁侠的机械臂!》《技术宅up耗时三个月,自制b站最强小电视!》。这些视频的点击量都高达上百万,粉丝戏称稚晖君为“野生钢铁侠”。
去年底,面对稚晖君从华为离职的网上传言,彭志辉在微博上证实:他已离开“菊厂”,走上了创业道路。不出所料,他与合作者创立的是一家机器人企业,公司总部设在上海。之所以选择在上海创业,是因为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拥有众多高端研发人才、发达的高端制造业供应链,还有支持智能机器人企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国际交流合作也很便利。
今年3月,智元机器人落户浦东康桥。公司一成立,就走上了发展快车道,迄今已完成4轮融资,估值达到“独角兽”标准;目前员工人数近百人,其中研发人员占80%左右。
新型研发机构派出首席科学家
这家企业的快速发展,也离不开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孵化服务。这家研究院属于新型研发机构,承担上海市人工智能领域功能型平台建设任务。遵循“高校创新策源、行业专家领军、产业团队落地”的发展范式,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已建立十余个研发中心,组建了近400人的科研与产业化队伍。在智元机器人的培育过程中,研究院派出首席科学家、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博导闫维新和工程师团队,与公司创始团队一起投入人形机器人的整体设计和技术攻关。
“这几天全员爆肝中,大概就差把家搬到公司了。”今年5月,稚晖君发的这条微博以及办公桌上放着牙膏牙刷的配图,道出了打造人形机器人的艰辛。
如今,研发团队夜以继日研制的人形机器人“远征a1”已经问世。它高1.75米,重53公斤。全身有49个自由度,即装有49个电动关节,采用高密度电驱方式,峰值扭矩达到300牛·米。
“它比我走得快。”闫维新介绍,“远征a1”的最快步行速度为7公里/小时,依靠视觉传感器和多线激光雷达可自主避障;单臂最大负载5公斤,目前手臂力气不如成年人,但腿部力量与成年人接近。它的灵巧手有5根手指,能像人一样抓取物品,完成多种精细动作。
大模型“端脑”让机器人善解人意
这款人形机器人的“远征”目标是“具身通用人工智能”,即让机器人具备通用人工智能,可通过自我学习掌握各项技能,以更自然、更智能的方式与周边环境进行交互,并完成各种任务。人工智能大模型问世后,人们看到了实现“具身通用人工智能”的可行性。
据介绍,“远征a1”体内已部署大模型。它是研发团队对开源大模型进行优化迭代的产物,特别是针对机器人抓取物品时,要处理各种情况的需求,研发团队对大模型做了优化,加强了它的实时感知能力。完成模型优化训练后,公司采用“cpu+gpu”架构,开发出一款无须联网的“端脑”(端侧的大脑),将其安装在机器人体内。
有了大模型“端脑”,“远征a1”就能听懂自然语言指令,分析出讲话者的意图。比如,主人说“我要一杯水”或“我渴了”,它都能理解,随后前往饮水机或其他地方取水,并把水杯递给主人。在制造业场景中,它不必像传统工业机器人那样按设定轨迹运行,而是像人那样进行自主学习,随后根据实际工况,将学到的“原子动作”以最优轨迹组成“工作流”,从而更高效地完成操作。
彭志辉表示,公司计划明年二季度或下半年发布商用人形机器人,让它早日进入制造业和家政服务业。在工业智造领域,部署大模型的人形机器人适用于3c(电脑、通信和消费电子产品)制造等复杂程度较高的行业,可快速适配场景,比传统工业机器人更高效更灵活。在家政服务领域,“远征”机器人已具备中餐烹饪、端菜上桌以及使用洗衣机、晾衣、叠衣、熨烫衣物等功能,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胜任“机器人管家”一职。
栏目主编:黄海华
本文作者:俞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