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变化,坚守不变

华夏时报   2023-08-18 13:32:53

彭志强/文

企业家、创业者和投资人应建立“大历史感”:历史是彩色的,不是黑白的;历史是立体的,不是平面的。当我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工作与生活之时,殊不知,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

“变”与“不变”,看似是一个哲学命题,但更是企业家、创业者和投资人在认清复杂的商业世界、做出艰难而重大的决策、驾驭经营管理时面临的永恒难题。


(相关资料图)

从经济体量上看,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北上深已经成为世界级城市,房价傲视全球,但是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仍将长期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同时,中国“未富先老”,老龄化加速而至。中国经济未来20年依然面临着艰巨的挑战与考验。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比上年增长5%。全国居民收入五等份分组,是将所有被调查家庭按照家庭人均收入水平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然后平均分为5份,每组代表的人口约3亿人。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8601元,中间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9303元,中间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30598元,中间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47397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90116元。

国家统计局这组数据意味着,有高达3亿人所在的低收入家庭,每月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仅716.75元;同样,有高达3亿人所在的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每月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仅1608.58元。

这两组数据可能与北上深高耸入云的高楼大厦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大城市、大企业的年轻人会对这两组数字感到不可思议,但这才是中国经济的基本盘,才是中国经济的真实底色。因此,全力以赴发展经济、全力以赴实现国富民强、全力以赴提高全体国人的生活水平,尤其是全力以赴保障中低收入阶层的生活以及让老年人老有所养,依然是中国应坚持“不变”的优先级最高的战略。

未来20年,帮助中国民众过上更为美好富足的生活,依然是最大的创新和创业机会,依然是最大的投资机会,依然是每一位企业家、创业者的终极使命与价值。这应是“不变”的信仰。

变化,往往孕育着巨大的机会

与此同时,中国过去30年来所依托的平和安静的国际发展环境已经不复存在。重塑全球政治、经济、科技格局的“世纪级”巨变正在酝酿之中。

几年来,载入人类史册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发的疫情深度扰乱了全球经济发展格局,加之战争的影响,“世纪大棋局”正在迎来变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2022年底,ChatGPT横空出世,迅速席卷全球,继计算机时代、互联网时代之后,世界正在进入人工智能新时代。

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将会迎来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生产力指数级跃迁,同时,程序员、文员等脑力劳动者——白领所从事的数十种工作,可能面临着被人工智能替代或降低价值的风险。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合体后则可能替代体力劳动者,由此导致的大规模失业或无用阶层等社会问题亦令人担忧。生产力指数级跃迁发生后,企业间、国家间的贫富差距将被拉大,广泛的失业问题将倒逼人类社会的分配体系进行跨国界、跨阶层的重构和调整。

人工智能会超越人类吗?人工智能的边界到底在哪里?人工智能和人类的关系将会怎样?人工智能背后的人类精英是新的“造物主”还是毁灭人类的危险分子?人工智能必将给这个世界带来前所未有的生产力跃迁,为人类的幸福美好生活造福,但亦有可能给人类带来浩劫,但科技发展不能因噎废食,任何科技进步在早期都会带来恐慌或焦虑。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展更多全球性、全方位的探索与研究,鼓励百家争鸣、求同存异,最终推动达成人类共识,使科技为人类所用。

生产力指数级跃迁可能导致的国家间、阶层间的贫富差距扩大和割裂,则可能是人类要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新考验,我们应长期坚守“科技向善”的人类普世价值观。

变化,往往孕育着重大的机会。危中有机,我们要时刻关注哪些重大的机会正在诞生或涌现。所谓“时势造英雄”,任何优秀企业或伟大企业的成功,往往源自对重大机会的有效把握。但与此同时,当重大机会涌现之时,为什么很多企业家、创业者开局完美,但最终未能获得预期之中的成功呢?

因此,“拥抱变化,坚守不变”,是我给各位企业家、创业者和投资人的建言,也是我写作本书的初衷,希望能给身处大变局之中的读者带来启示和力量。

所谓“变”,就是要在变化之中主动寻求企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因为只有重大的变化或变量,才能给企业带来实现突破性增长的机会。

所谓“不变”,则是要站在长期主义视角,坚守企业经营的基本规律,坚守事物兴衰的本质,坚持从企业经营的内在本质和事物兴衰的基本规律出发,成就长期事业。

“变”与“不变”从字面上看,看似对立和矛盾,是一组“悖论”。在企业经营和人生当中,时常存在这样与那样的“悖论”或“矛盾”。企业发展到底是要“快”,还是要“久”?是要“少”,还是要“多”?是要“聚焦”,还是“跨界”?是要“开放”,还是“封闭”?

一组组“悖论”或“矛盾”摆在企业家和创业者面前,令人颇为困扰和煎熬,管理层之间为此往往争论不休,经理和员工们对此也颇为不解和困惑。

“变”与“不变”实则“刚柔并济”

顶级投资机构推崇“非共识性投资”,即要在非共识项目上进行投资。因为如果多数投资机构都一致看好某个投资标的,即“共识性项目”,就会导致被投公司的估值过高,投资机构就难以获得较高的预期收益了。

但是对于“非共识性项目”,投资机构的投委会成员必须形成共识才能形成投资决策,而且出资人群体也要形成方向性共识。同时,投资者在投资这个项目之后,在其进行下一轮融资或者未来走向二级市场以提升估值时,必须在更大范围内达成共识。

因此,在投资一个项目时,对外部各投资机构而言,它是非共识性项目,但对投资机构内部的人而言,它其实是共识性项目。在投后管理、退出阶段,该投资机构则必须使出洪荒之力推动外部更多投资机构对该投资标的形成共识,以完成后续轮融资。只有外部投资机构在二级市场上形成相当广泛的投资者共识,才能令投资标的在二级市场获得较高估值。

因此,投资机构要在投资时追求“非共识”,投资后推动形成新“共识”。非共识、共识,这两者看似矛盾,存在冲突,但投资机构必须实现这两个目标,才能获得超额利润。对于看似矛盾的非共识和共识,如果我们能够站在不同视角、不同维度、不同层面、不同时间节点去审视,那么就会发现二者或许可以达到辩证统一。这是辩证统一思想在企业经营和投资中的实践。

很多企业高管和员工时常抱怨企业家、创业者过于理想主义,“既要、又要、还要”——既要销售收入快速增长,又要净利润创造历史新高,还要现金流更加健康良性。这,怎么可能做得到呢?

但其实我们应该反问一句:这,为什么做不到呢?

当然,普通企业与经理人往往达不到这种高标准严要求的目标,但是,优秀企业、优秀经理人一定可以想方设法实现这些看似对立矛盾的目标,或者进行创新突破,或者实施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BPR),或者显著提高经营效率。总之,方法总比困难多。

当你将看似对立矛盾的事物辩证统一起来后,往往就会发现它们产生了化学反应,迸发了新的力量,产生了新的价值和能力,创造了新的“物种”。这就是创新的力量。

“变”与“不变”如同太极中的阴阳两极,看似对立,实则相互融合,即“刚柔并济”。

“动如脱兔、静如处子”,“在工作中追求卓越,在生活中知足常乐”,“蜡烛的两头同时燃烧”,领导者被喻为“双面神”(“双面神”即雅努斯,是罗马人的门神和保护神),企业家、创业者所拥有的辩证统一的独特能力让他们在驾驭对立冲突的矛盾或悖论时毫不违和,甚至颇为自然和轻松。因此,在这场百年未有大变局中,企业家、创业者需要驾驭看似对立矛盾实则辩证统一的经营思维,即“拥抱变化,坚守不变”。

当重大机会来临时,企业家或创业者一定要排除万难、坚定地把握时代所赋予的机会,因为几乎所有重大成功都源自重大机会,源自“重大的变量”。机会到来时,企业家、创业者不能矜持、不能行动缓慢。但同时,企业家、创业者一定要坚决避免成为机会主义者,一定要成为长期主义者,也就是要回归经营本质,紧紧抓住客户价值这一“不变”的企业经营内核。这时,不能浮躁、不能违背基本经营规律。

既要把握“变化”带来的重大机会,但不能成为机会主义者,又要坚守“不变”背后的经营本质,成为长期主义者。这是一组悖论,但突破悖论、战胜悖论,恰恰是企业经营的秘诀。

“拥抱变化,坚守不变”,这是每一位企业家、创业者和投资人及高管应当建立的辩证统一思维,也是在当今时代驾驭复杂事务的必然思维方式。

(作者为盛景网联创始人;本文为《变与不变》一书前言)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