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caixunimg.483.cn/2022/0610/20220610014254158.jpg)
近日,郑州市交通运输局组织召开郑州市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项目实施新闻宣传工作会议。郑州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一级调研员唐德超在会议上表示,2022年9月,根据竞争性评审结果,郑州成功入选首批9个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创建城市(群)。
据了解,2022年7月,交通运输部联合财政部启动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集中力量支持30个左右城市(含城市群中的城市)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加快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
软硬联通 建立健全一体化运营机制
(资料图片)
据了解,围绕总体思路,郑州市从基础设施及装备硬联通、规则标准及服务软联通、建立健全一体化运营机制三大补链强链领域谋划三年实施期重点工作。
郑州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分院院长王鹏英介绍,基础设施及装备硬联通包括铁路专用线路新建或改扩建工程,现有仓储、堆场扩能改造或新建工程,推广应用专业化多式联运设备和跨方式快速换装转运的装卸、分拣设施及标准化载运单元等。
“规则标准及服务软联通包括信息平台互联互通、‘一单制’联运服务,开展冷链等专业化多式联运业务,完善多式联运的货物品类划分标准、运载单元标准、产品和服务标准、安检标准及安全管理规则、信息互认规则等制度体系;建立健全一体化运营机制是指完善政企之间、各种运输方式的企业之间运营合作模式。”郑州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分院工程师蒲丹丹补充道。
目前,基础设施硬联通谋划重点项目21个,包括综合货运枢纽项目16项、集疏运项目3项、信息化建设2项。规则标准软联通、一体化运营机制分别谋划重点任务15项、10项。
“双核双链” 打造郑州综合货运枢纽
《郑州市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三年实施方案(2022-2024年)》提出,着力打造链接全球的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和辐射国际的陆港枢纽,构建“枢纽+网络+平台+产业”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体系,畅通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枢纽组织力和支撑力。
郑州区位优势图(央广网发 刘盼盼 摄)
据悉,郑州开展补链强链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拟用3年时间,重点围绕“双核双链”,即以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国际陆港建设为核心,延伸和加强陆空联运、公铁联运两大多式联运链条,着力打造和提升陆空联运型、公铁联运型两类综合货运枢纽。
陆空联运方面,打造以新郑国际机场、高铁郑州航空港站为核心,建成通达全球的“空中丝绸之路”;公铁联运方面,统筹建设布局完善、结构合理、集约高效、绿色智能的公铁海联运体系,成为中部地区铁路对外开放第一门户。
“我们8月具备交付运营条件,日吞吐量可达220吨,年货物处理能力不低于20万吨。未来,随着从航空港站始发的高铁货运专线的开通和班次加密,依托航空港区空铁双枢纽优势,衔接机场货运区,发挥高铁通达度高、快速便捷优势,叠加郑州机场航线密集优势,助力郑州航空港区更好为全国高铁物流、空铁联运实践作出有益探索和先行示范。”郑州航空港科创投资集团枢纽建设公司副总经理赵要磊说道。
成效显著 创新建设发展模式
航空电子货运试点建设成效显著,郑州机场是全国唯一航空电子货运试点机场,郑州机场通过建立航空物流标准化体系、搭建货运信息服务平台,货物通行时效提升20%。
郑州机场北运货区新型智慧货站(央广网发 刘盼盼 摄)
郑州机场北货运区工程建设引入5G、物联网、云服务等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打造运单电子化、设备自动化、操作无人化新型智慧货站,推动航空物流数字化转型;利用北货运区与新郑综合保税区重叠区域,协调海关创新口岸监管模式,实现“口岸+保税”功能融合发展。
目前,依托郑州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政府+平台公司+市场化企业”的发展模式已基本形成。政府投资平台公司负责枢纽基础性和平台性项目开发建设,市场化企业主体进行专业性和商业性的项目投资开发。采用企业联盟运营模式,形成统一组织、服务开放、动态调整的运营架构,共同推进枢纽开发运营。